「欺凌」幼樹事件

草地上,躁動的小孩正在手腳並用地「欺凌」幼樹。如果你是他的家長,你的反應會是:A) 難得他找到專注位,讓他繼續B ) 陪他一起以欺凌幼樹為親子樂C) 喝令他停止,然後帶他玩別的 相信以上三類家長的反應都不難在公園遇上。 相片中這位家長,先把孩子從幼樹旁,帶往大樹旁,用溫柔而有力的聲線解釋這幼樹是有生命的,跟我們一樣會生長,長成大樹。孩子聽後不再胡鬧,還好奇地問下去。。。 很欣賞這家長利用孩子犯錯(其實只是未學會—NOT YET)的機會,以理代罵,豐富孩子的知識和經驗、發展他的大腦(好奇心、責任心、同理心、公德心等),為孩子長遠成長鋪路。 打罵可收即時之效,但治標不治本,孩子不明或不服便會重犯。動腦說理才是固本培元 ,成就孩子長遠的發展。 #以理代罵#動腦不動氣#生活中學習#打罵治標不治本#說理才固本培元
以後唔比/唔准…

晚飯中,穿校服的孩子以「電子奶樽」伴飯,媽媽邊看手機邊催促。 孩子看/吃至中途更睡著了,媽媽終按捺不住:「我走了,以後也不等你」,孩子驚醒過來,與媽媽哭鬧、擾攘了一段時間,媽媽又不斷重複「我走了,以後也不等你」。 先不說家長與孩子同以電子奶樽伴飯的問題,家長如以恐嚇式句子:「以後唔等你」、「以後唔准你玩」、「以後唔比你食」。。。但又永不會執行,說了便算,很難會在孩子腦海裡定下明確界線,繼而經常與家長糾纏,嘗試挑戰界線。 建議:1)與孩子在開始前,討論並一同定訂界線(需多久吃完晚飯)、協商要做到的方法(例如專心吃飯,不看iPad),甚至後果(不能於協議時間吃完,取消晚上的甜品)。讓孩子學習了解及管理自己、分析、決策、承擔後果。 2)家長應以身教跟孩子一同行動,開始時可以鼓勵方式協助孩子做到。如孩子未能做到,需要讓他承擔後果,說到做到。 #態度明確#堅定非惡#說到做到#標準一致
孩子天生頑劣 ?

靜寂的巴士車廂上,小孩自得其樂地唱歌。為免打擾他人,家長起初以不太認真態度勸喻,孩子不理會;然後以玩笑式制止,孩子更肆意;最後家長按奈不住呼喝,孩子不但不害怕,反而唱得更大聲,父子倆擾攘逾半小時至下車才靜下來。 是孩子天生頑劣、屢勸不聽嗎?還是親子的溝通模式早出現問題?如家長能在開始便以明確態度勸阻孩子,並以堅定眼神(不是惡)提示他直至靜下來,相信很快會奏效。 孩子在成長中不斷摸索他未知的界線,什麼是可為、甚麼是不可為。如家長在態度上不能給孩子明確的界線,甚至說了便算或標準不一,會令孩子摸不清界線,並不斷作出「測試」,一旦習慣了便成為屢勸不聽的孩子。 #態度明確#堅定非惡#說到做到#標準一致
家長們為子女的苦惱

近日經常接到家長救助,為子女的專注力、過度活躍問題,影響學習及情緒而苦惱。 諷刺是這些問題似乎是我們豐盛生活的代價。不少研究已指出下列的人為因素,均大大影響專注力及學習效能: ❌睡眠不足:影響學習及專注能力,港大研究更指出幼兒睡眠時數愈少 (世衛建議為11小時) ,小學時出現過度活躍的機會愈高 ❌使用電子產品:不僅減低孩子的專注力,因其單向式接收,更削弱其言語表達、邏輯思考、聆聽、分析、組織及回應等能力,甚至心理健康 ❌吃高糖份、精製加工、含人工色素及油炸食物:削弱專注力及增加過度活躍機會 ❌缺少遊戲時間:不僅影響孩子在體能的表現及健康,亦影響認知學習上表現、專注和感知力、與他人和團體互動的自信及動力 農曆新年將至,與其花錢花時間在損害孩子長遠福祉的地方上,不妨趁機在新一年改善生活習慣,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預祝狗年快樂健康
那些年和教室一起走過的女孩

還記得那些年,報紙相中的小女孩,一臉可愛地來到教室,那時是她小一開學不久。因為她對每個人的熱情和好奇,我們暗暗給她起了「親善大使」的別名。 可是那傳統學習模式和追不完的功課和成績,令精伶過人的她的自信和創意也受影響,更影響了親子關係,一家人每天都在跟著別人的目標走,活得一家也累了。 有次大使因高燒留醫,學校仍要求繼續做功課,為了安撫媽媽的擔心,我們展開了一小時多的對話。還記得當時媽媽說她身邊只有「不要輸在起跑線」的家長,我是第一個人告訴她「孩子不用一條龍讀上大學」。 很開心見証媽媽慢慢由猶疑,到接受了我對天虹小學的推介,到成為朱校長的粉絲,一家人一起快樂地追自己的目標,為這位有勇氣改變的媽媽而驕傲! 有朱校長的才華,也要有勇敢接受改變的辦學團體、老師和家長。跟大隊走不一定是正確,埋怨、擔憂也不會變得更好。 時代隨科技變得太快,教學模式卻相對變得太慢。下一代的福祉不應只靠朱校長,還要有更多有勇氣改變的家長、老師和教學團體。
有沒有計劃和孩子一起定下目標?

2018新年快樂!有沒有計劃和孩子一起定下目標? 教導孩子定立目標有助:*學習新事物新技能*培養他的堅毅態度*讓他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建立他成功人生必需的好習慣 研究發現寫下目標比沒有寫下的,多42%成功達標。不妨參考以下(或圖中)範本,與孩子一起寫下「2018」的大計: 新一年我想嘗試:2:兩項我想做得更好的是。。0:我希望減少不理想的行為是。。1:一項我想做的新嘗試是。。8:八項我想學的是。。 #溫馨提示#讓孩子自己選擇及決定#訂下可行及不要期望一步登天的目標#鼓勵孩子想想每個目標背後的目的#與孩子討論可能放棄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一家人一起各自計劃,效果更效佳。祝目標達成!
【家長分享】「感.創.做」的教育模式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

很開心有機會與堅樂第二小學的「醒目」家長分享! 家長們除了認同學校「感.創.做」的教育模式,更身體力行地學習如何以身教正面影響子女的成長。 +6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 Jockey Club ‘Learning by Doing’ AcademyLike PageDecember 20, 2017 · 【“正向溝通” 家長講座】 LBD家長義工第一次訓練於昨日成功進行!正向教育社企「昭悅教室」創辦人程沛玉女士從增長思維及固定思維切入,和各位家長示範如何和孩子說話(特別在孩子鬧情緒時),以達至正面的溝通,從而帶給孩子成長正面積極的影響。各位醒目的家長更是“一點就明”,頻頻點頭表示讚成。 我們LBD團隊的靜儀姨姨,亦通過活動照片,和家長們一起回顧孩子在這學期的LBD體驗,讓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訓練結束後,一班熱心的家長更發揮創意,協助製作LBD展示板,近距離了解孩子在LBD的學習歷程;亦有家長幫忙準備一月AMLBD的學習物資。有家長兵團的支援,當然事半功倍!
【家長講座】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

上周到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為其推行的「Super+正向教育計劃」,與校內家長分享正向及情緒親子法,很開心家長亦認同教室的信念—「沒有教不到的孩子、只有用不對的教法」 走在校園,被每間課室玻璃上寫著的老師的「愛」,及幾近絕跡於公眾遊樂場的創意版「跳飛機」吸引,浸泡在充滿活力及愛心的環境中,感到學生的幸福。這些創意只是整個計劃的小部分,全是來自首屆「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得主之一的葉老師,在歐洲考察後的靈感。 期待接下來在學校的一系列家長及老師工作坊,可以感受及發放更多正能量! 了解「Super+正向教育計劃」:https://www.hkptu.org/ptunews/41831 #讓校園以愛取代欺凌
做功課次序重要嗎?

這是坊間某補習社的告示!相信這不是異類!可以想像這些學生不但過著監獄式規律,更重要是被剝奪了鍛鍊大腦發展基本生存能力的機會。那不要怪責下一代沒獨立、生涯規劃的能力 以前教室會讓每位學生計劃做功課、溫習的次序及進度,學習為自己規劃及承擔責任。曾經有導師要求一位學生溫習英文,學生在溫習期間心不在焉,未能完成繼而哭鬧。原來他不喜歡英文,經溝通後讓他選擇溫習喜愛的常識科,才溫習英文,效果反而事半功倍。 你會要求子女每天做功課依你的次序嗎?重要嗎? #從生活中學習#從生活發展大腦#學習興趣需以創意培養
「探玩具」有效嗎?

相信或有助短暫解困,周而復始孩子或許會想為什麼永遠只有「探」?家長有沒有想過可借機透過以下例子,幫助孩子長遠的正面發展: 孩子:我要買呢個玩具! 家長:我知道你好想要,但請你話我知你點解想要?(用禮貌平和的問題,幫助孩子探索自己,學習自我理解及表達。縱使孩子很小,也可以從引導方法,幫他思考及確認感受,慢慢學習了解及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因為好靚,我好想要! 家長:真係幾靚喎!雖然我明白你好想要,但你記唔記得屋企已經有差唔多嘅,咁屋企個件點算?如果你真係要買,咁就當你先買生日禮物,生日時唔再買,你自己選擇?(讓孩子參與選擇,解決問題,同時訓練孩子分析、決策、控制、延後慾望及承擔後果的能力) 這不僅轉移了孩子的視線,將問題交給他,更有助鍛鍊孩子腦部發展及豐富他的經歷。 其實買玩具是成人以自己角度製造給孩子的「想要」。以前教室的玩具櫃一直被冷落,學生只愛在廢紙箱中自製玩物或自創遊戲,証明孩子不一定需要花錢買的玩具,他們更愛人與人間的互動及創作,而大自然較玩具店是更佳的遊樂場。 #教養從生活開始#孩子的問題是教育契機#語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