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功能之一是把資源再分配

教室幸運地得到各方好友捐贈物資包括傢俱,超出所需的均會經熱心朋友,轉送中心以外有需要人士,如劏房/天台/南亞家庭、獨居長者、露宿者,得不垂青的也會送給北河街的地攤婆婆/公公售賣。 自開設了教室,眼中幾乎沒有廢物及購物需要,更重要的學習點是「惜物」及「三思而後買」,不要因為有「輸出」途徑而製造「剩物」。 小小(教室)室長

ArtforAll 已與昭悅教室結盟,為教室加入視覺藝術教育

正向教育」的主軸是學生的「優點特質(Character Strength)」,在教育過程中讓學生自行發掘及發展自己的「優點特質」。根據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en的研究,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好好運用自己的「優點特質」,生命自然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幸福快樂(Engaged Life)。 ArtforAll 已與昭悅教室結盟,為教室加入視覺藝術教育,同樣以發揮學生的「優點特質」為教學重心,及秉持社企原則-能者自負及有教無類,為所有學童提供自尊自主的優質收費教育之餘,亦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免費學習機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ArtforAll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artforall.hk

Less is More

去完聯合國觀摩後, 給教室學生的手信是不花錢的酒店咭(忘記歸還)、美國地鐵車票、荷蘭領事館的襟章、社企送贈的糖果等. 以上每份手信都可以是教育素材. 舉例:送酒店咭給小三男童時, 先製造神秘及認真MODE, 解釋送禮是獎勵他剛才堅持完成一份艱鉅習作, 再解說酒店咭的來歷, 及咭上的街道圖包括EMPIRE STATE BUILDING, 然後鼓勵他在電腦自行打上他不認識的EMPIRE STATE BUILDING, 查看它的外貌、故事等….. 看見男孩的眼睛立時變成心心形, 情不自禁的表情比得到任何大獎更開心. 孩子不需要名牌、卡通人物等, 不需要MAGICAL SOLUTION, 一開口便有人為他送上「想要」的, 那是大人不停為他們製造的慾望、物質需要及習慣. 這世代物質太多已是不爭的事實, 從不鼓勵用錢買開心或物質! 縱使是外遊, 可帶孩子放眼於世界不同事物, 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眼界, 比口腹、物質之樂重要. 小小(教室)室長

「年輕人:教我如何看待你?」

想不到這講題吸引了三百多人報名。或許是雨傘革命後,令成年人對「年輕人」充滿疑惑,甚至恐懼。 講座以校長在雨傘革命前,第一身收集了眾多學生對成年人、對社會的真摯心聲,喚醒了在座每位成年人的心靈。從他們的心聲, 你會明白雨傘革命的出現是理所當然的。 令人鼓舞的是最終的正面反應,証明普世價值仍有市場,未來仍有希望!年輕人其實是成年人的一面「自省鏡」、「平衡鏡」,帶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心靈。

大人,我沒法幫你完成你人生的夢幻,我沒辦法,我只是一個小孩

出自這群15-16歲的台灣女孩,特別令人觸動。他們自小均因家庭問題,需要住在庇護宿舍,通過舞導治療而釋懷,並重新接納自己及家人。 試想想現今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孩,不已早早背上了大人的夢想!有多少是小孩的真正「需要」(needs)?有多少是大人的「想要」(wants)?

校長在聯合國大樓的分享

校長剛在聯合國大樓向其他國家的非牟利組織代表,分享她一手創辦,並正在多間本地中學推行的「正向教育」課程!

越簡單自然,越有更多的「創意發揮空間」

「孩子需要的,真的不是那麼多,越簡單自然,越有更多的「創意發揮空間」http://life.newscandinaviandesign.com/?p=2658 教室宗旨之一是生命教育, 讓小朋友學習自理、獨立, 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分擔教室工作. 小三生不懂打結, 因為幫忙換垃圾袋, 學會了打結後, 暗自坐著傻笑, 為自己的「成功」樂上了半天. 快樂可以很簡單! 另兩位小學生, 學會了收拾及更換垃圾袋後, 每天爭著負責, 現在需要定下「輪值表」. 從來沒有在家幫忙做家務的他們, 更在教室學會了掃地及抺地, 並曾因為爭掃地而爭吵. 誰說現代的小朋友不願做家務! 孩子絕對願意離開電子、物質世界, 回歸生活! 在孩子的世界, 本來就沒有這些, 關鍵在於放手、信任、鼓勵及創意教育! 家長們, 你願意嗎?

父母無條件的愛、尊重、讚美使孩子自信

剛在看金像獎頒獎典禮, 每位領獎者均滿有自信, 道出發人心省的說話, 感受到每個人都是獨特個體, 不像是沒靈魂、依稿讀的台詞, 更像是他們心中的信念! 要有這樣的自信, 先需要是得到別人的肯定! 「韓國人很在乎別人的看法,是因為文化與家庭教育。韓國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會直接幫他們規劃未來的路,例如,你應該當醫生、工程師等等,此外父母也付了昂貴的學費,僅管孩子們內心吶喊著:「這不是我想要的未來!」但他們心裡另一個聲音提醒著他們,如果不照父母的意願做,內心會過意不去。」這也是我們的常態嗎? 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就是父母無條件的愛。如果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你學習好了爸媽才會滿意,你奧數比賽得獎了爸媽才高興,孩子心裡會懷疑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並學著戴上勢利的眼鏡去面對愛與關懷。父母如果不切實際地一再對孩子提出高標準,孩子長此以往會變得緊張、焦慮、患得患失。 因為臺灣我改變很多,在這裡我不需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下,我可以真實做自己。我希望在我回韓國後,還能保有現在的態度 來台唸書的韓國人:在這裡我不需活在別人眼光下,我可以真實做自己 |關鍵評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