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和教室一起走過的女孩

還記得那些年,報紙相中的小女孩,一臉可愛地來到教室,那時是她小一開學不久。因為她對每個人的熱情和好奇,我們暗暗給她起了「親善大使」的別名。 可是那傳統學習模式和追不完的功課和成績,令精伶過人的她的自信和創意也受影響,更影響了親子關係,一家人每天都在跟著別人的目標走,活得一家也累了。 有次大使因高燒留醫,學校仍要求繼續做功課,為了安撫媽媽的擔心,我們展開了一小時多的對話。還記得當時媽媽說她身邊只有「不要輸在起跑線」的家長,我是第一個人告訴她「孩子不用一條龍讀上大學」。 很開心見証媽媽慢慢由猶疑,到接受了我對天虹小學的推介,到成為朱校長的粉絲,一家人一起快樂地追自己的目標,為這位有勇氣改變的媽媽而驕傲! 有朱校長的才華,也要有勇敢接受改變的辦學團體、老師和家長。跟大隊走不一定是正確,埋怨、擔憂也不會變得更好。 時代隨科技變得太快,教學模式卻相對變得太慢。下一代的福祉不應只靠朱校長,還要有更多有勇氣改變的家長、老師和教學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