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式教學令人喪失自己「想做什麼」的能力 |Rita Ching |ohmykids

在剛過去的假期,帶了幾位中學生到野人的有機農場,體驗以枯葉及枯枝生火煮食、斬柴、學習有機耕作、玩爬樹屋、集體遊戲等。除了享受簡單快樂,城鄉差異,一些教育上的反思也徐徐而來。

在田裏摘下有機薄荷葉給學生的鼻子品嚐,他們的第一個自然反應是猶豫及往後退,心想從未接觸過薄荷葉的他們,不是應該以好奇心看待它嗎? 用五官體會不才是真正的學習嗎?

一般小孩子在還不知天高地厚,被世俗觀念洗禮前,會對什麼也好奇、什麼也想碰,甚至往嘴裏放,全仗五官學習,不知他們的好奇心到什麼年紀開始被蠶蝕? 現在的學習什麼也以書本為主,失去了五官體驗的學習,只是死記硬背,鯨吞與生活割裂的知識。

恐怕還有不少孩子未見過活魚、未見過橙的真身、未看過提子原是有皮的、未到過街市,更有「離地氣」的孩子,聲稱害怕到教室,因為害怕近北河街周遭最真實的生活環境。

在植入式教育下,不止創意思維、好奇心被壓下,也剝奪了學生對自己的感覺。香港的小朋友自小被教導要討好及滿足大人的要求,只有這樣才是好孩子,才可以得到大人的讚賞、令大人有面子,孩子才在有條件下有得到信心,但那信心不是發自內心、相信自己的「自信心」。

筆者接觸很多中學生,一年比一年沒自信,沒了自己,怕回答問題、怕問問題,怕突出自己,怕講錯(非標準)答案,別人的評價比自己的想法重要,日復日活在別人陰影下。曾聽有不少學生說討厭自己情緒化、怕自己不被接受,也有學生討厭自己變得世故,只懂說討好大人的說話。

這解釋了為何這一代中學生多沒自信,別人的聲音永遠凌駕自己的意見,只懂討好及跟隨大眾的步伐而生存,連發出自己的聲音、意見也不敢,每天誠惶誠恐地活著在別人壓力下,那樣的人生會有真正的快樂、會有抗逆能力、會活出彩虹嗎?

社會愈進行,人對自己的感覺好像愈退步。很開心知道跟香港教育同樣是被動式的台北,早前宣佈廢除規定式的寒暑假作業,讓孩子決定自己想學及做什麼,因為台北市長柯文哲看到現今的「孩子從小被教導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因而喪失自己「想做什麼」的能力。 」

雖然有意見擔心孩子不知道要做什麼,那只是大人對小孩的不信任,對老師的能力不信任,甚至是老師對自己的不信任,擔心能否從餵伺式的教育方法改變過來,在教育中的角色由主導變為引導。不改變不信任態度,請不要投訴新一代沒有創意、解難、自主…的能力,更不要投訴沒有足夠的人才帶領新科技及經濟體系下的社會。

引用柯文哲的想法,讓孩子「開始想」就是一個起點,要讓孩子開始相信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才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的經驗告訴我,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孩子的表現經常超乎我們的想像,更給予我們源源不絕的靈感及動力進步。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最新文章

成長思維家長老師工作坊

繼早前為沙田公立學校的高中學生進行「挑戰失敗日」,很榮幸能在這兩星期為其家長及老師進行了三個「成長思維」工作坊 欣賞有心的老師們積極地在家校建立「成長思維」文化 有家長在工作坊後即表示思維已有所改變 學校更將「成長思維」口號貼滿每個班房,並印在文件袋送給家長 這正正是「成長」的過程!

閱讀更多 »

「挑戰失敗日」

「挑戰失敗日」 失敗究竟是什麼? 你會挑戰失敗嗎? 對香港女飛人梁筠宜而言,「失敗係比自己動力去成功」、「如果永遠成功就唔會再想進步」、「有一種成功叫繼續努力」。 多謝梁筠宜在教室為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的中四及中五學生籌辦的「挑戰失敗日」中分享有血有淚的經歷。

閱讀更多 »
zh_HK香港中文
en_GBEnglish (UK) zh_HK香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