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不等於放縱,自由前先自律!|Rita Ching |ohmykids

註:圖中小一生掉下小食,不用提示,便第一時間拿工具清理!

放手不等於放縱,自由前先自律!

不少第一次探訪教室的訪客,對學生的評語均是「十分活潑」。教室家長們也坦言,起初擔心我們是「無王管」,幸好日子久了,會發現或從老師口中得知孩子的自理、自覺、獨立能力大大改善。

跟其他地方,我們的確給予學生較多自由,但自由不等於放縱,享受自由前必先學自律、權與責的平衡!

縱使是派對抽獎,為免小孩子不懂珍惜,甚至埋怨抽不到心頭好,會先說明權利和義務,禮物不是從天而降,抽獎有幸有不幸,如果不感恩、怕失望,孩子有選擇不參加的自由,一旦參加,就不應有怨言。

學生最喜歡教室小息的自由,但前設是先自定界線及罰則,失控過界便要承擔受罰。不論年紀,每天離開前要清理自己坐位,弄污地方當然更要清理。因此被罰時,他們自己也會說「抵罰」。

但放手不是不管,放手前,成年人應用經驗輕輕提示可能有的問題,以開放態度一起定下界線。舉例很多中、小學家長也投訴孩子沈迷手機,那多是家長送手機太隨意,禮物易送難收。建議如要獎勵,家長可以親子經歷取代物質,例如一起遊玩、旅行儲存共同開心的記憶,有助建立親子關係。

如果家長真的認為有需要送手機,也應該要求孩子分析或提出充分理由。家長不要做魔術師,孩子要求一出,睡醒便如願以償。決定購買前,應一起討論不當使用或其他可能產生的問題,例如沈迷、使用方式及時間等,曾接觸學校個案,有學生過度使出手機上網,最終月費過萬。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好,最好要求孩子訂下「過界使用」的罰則,還要嚴格執行。基於這種種約法三章,孩子們一般均願意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只有放手而不放縱,孩子才有自學自律的機會;只有培養孩子的自學興趣,孩子才有興趣學習。

現時坊間有很多課程,專門訓練孩子的控制能力、相處技巧、社交情緒、解難能力、創意、協作等社交及認知能力(social and cognitive skills),這些能力本應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學到。以前在公園、鄰舍、兄弟姊妹間的活動,便是最佳的社交及認知能力的學習平台。可是這些活動,甚至玩的時間在這一代都變得極為稀有。所以與其要孩子上這些專門課程,不如回歸生活中學習,這正正是教室讓學生在做功課期間有小息自由的原因,事實也証明這比很多專門訓練班更有效提升孩子的自理及自立能力。

孩子們:「爸爸媽媽,我們不是長不大,只是要點時間及空間。」家長們請也給我們時間及空間,喚醒孩子們被壓著的學習興趣。

放手不等於放縱,自由前先自律!|Rita Ching |ohmykids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最新文章

成長思維家長老師工作坊

繼早前為沙田公立學校的高中學生進行「挑戰失敗日」,很榮幸能在這兩星期為其家長及老師進行了三個「成長思維」工作坊 欣賞有心的老師們積極地在家校建立「成長思維」文化 有家長在工作坊後即表示思維已有所改變 學校更將「成長思維」口號貼滿每個班房,並印在文件袋送給家長 這正正是「成長」的過程!

閱讀更多 »

「挑戰失敗日」

「挑戰失敗日」 失敗究竟是什麼? 你會挑戰失敗嗎? 對香港女飛人梁筠宜而言,「失敗係比自己動力去成功」、「如果永遠成功就唔會再想進步」、「有一種成功叫繼續努力」。 多謝梁筠宜在教室為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的中四及中五學生籌辦的「挑戰失敗日」中分享有血有淚的經歷。

閱讀更多 »
zh_HK香港中文
en_GBEnglish (UK) zh_HK香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