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活在只有「我」,沒有「我們」的世界 | Rita Ching | ohmykids

有幸於暑期間優先欣賞《非同凡響》一片,此片令我感受至深的,除了是特殊兒童的純真、照顧者的壓力,還有導演捕捉到現今教育所製造出的矛盾,那些名校生、老師和中產家長的態度、思維和嘴臉實在太神似,當中帶出了不同層面的歧視文化。

 

你會讓子女涉足深水埗,或讓子女接觸背景、能力等較差的人或跟對方做朋友嗎?

以前教室位於深水埗,目的為服務最有需要的一群,不時聽到有家長或其家人不希望帶子女到這「鬼地方」。

有家長分享群組訊息,指部分家長不許其子女跟能力較差,或經常被老師責備的同學交往。

 

有小一女孩在學校被欺凌,被取笑生得醜、生得蠢,可是在我們眼中她真的一點也不醜、不蠢,只是缺乏支持及鼓勵她的人。另有學生被排擠的原因之一,是經常被老師當眾指罵他的能力、成績等,間接鼓勵同學歧視他;甚至有接觸過的小學生被老師帶頭欺凌,最終因抵不住壓力而退學。

 

以上所舉的當然只是個別例子。唯曾跟接觸過的中、小學生作非正式的統計,約九成學生曾在學校親身經歷、目睹或參與欺凌,校園欺凌的普遍性已是不爭的事實。欺凌源自學生欠缺同理心,歧視別人那怕只是一點的不同,但其實學校只是社會的縮影,孩子是我們的鏡子,我們是否早已不自覺地在生活中教育下一代「歧視」呢?

這種「歧視教育」讓孩子活在只有「我」,而沒有「我們」的世界、讓孩子變得自我中心,影響社交、自控等能力的發展;沒有同理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學會孝順、尊重、體察及理解父母。

 

曾有不少人問在教室免交學費的學生會否受歧視。在教室的學生根本不知、無需知、亦不理會那位學生有沒有交學費,在孩子世界原沒有歧視。只要我們以一視同仁的態度,以身示範如何以包融、同理心待人,學生們從不管對方的背景,反而習慣爭著把自己有的食物、文具、喜樂分享。(還記得有位小一男生在放學途中,摘下花朵送給教室每位女孩!)

 

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除了不要將孩子保護在溫室中,多讓他們接觸不同層面的人和事、擴闊他們的視野,還可透過故事、電影、生活事例學會代入不同人物、角度思考和分析,更可藉此鍛鍊他們的分析力、表達力和批判性思考;當然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身教。趁《非同凡響》還在上映,誠意推薦家長帶子女一同觀看,然後一起代入不同角度討論,以助他們培養「我們」的世界觀。

 

孩子活在只有「我」,沒有「我們」的世界 | Rita Ching | ohmykids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最新文章

免費Responsive Classroom教師工作坊+逾$1000的教學書籍

免費Responsive Classroom教師工作坊+逾$1000的教學書籍 美國著名的Responsive Classroom(回應式教室」)在四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提供予世界各地包括亞洲區的高質素教師培訓,它的課程獲最權威的社交情緒組織CASEL選為最高級別。研究顯示採用Responsive Classroom教學的學校有以下成果:

閱讀更多 »

成長思維家長老師工作坊

繼早前為沙田公立學校的高中學生進行「挑戰失敗日」,很榮幸能在這兩星期為其家長及老師進行了三個「成長思維」工作坊 欣賞有心的老師們積極地在家校建立「成長思維」文化 有家長在工作坊後即表示思維已有所改變 學校更將「成長思維」口號貼滿每個班房,並印在文件袋送給家長 這正正是「成長」的過程!

閱讀更多 »

「挑戰失敗日」

「挑戰失敗日」 失敗究竟是什麼? 你會挑戰失敗嗎? 對香港女飛人梁筠宜而言,「失敗係比自己動力去成功」、「如果永遠成功就唔會再想進步」、「有一種成功叫繼續努力」。 多謝梁筠宜在教室為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的中四及中五學生籌辦的「挑戰失敗日」中分享有血有淚的經歷。

閱讀更多 »
zh_HK香港中文
en_GBEnglish (UK) zh_HK香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