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負面行為只是表癥 | Rita Ching | ohmykids

「坐定定、安靜地學習」應該是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告誡,亦是老師心目中好學生的潛規則。我們常迷信垂下頭、「周身郁」、無時停的學生便不是在聽書、不是在學習,但筆者最近以第一身的經驗打破了自己也有的「迷信」。

正在為一小學的全級小一學生進行十節的社交情緒課程,當中有位患自閉症的學生,上課時總活在自己的世界,從不跟指示參與活動,甚至大部分時間是藏身桌下,把玩他自己安排的文具,心想他大抵學不了什麼,但就在第二課,他突然從桌下冒起來答問題。

某天遇上他媽媽,她訴說以前孩子放學後總不願說什麼,最近他多了分享,然後拿著其中一課活動的工作紙,開心地分享孩子向她解說紙上的每個畫作,那正好是課上內容。筆者聽罷心中閃過一絲興奮和愧意,興奮是他能掌握課程內容,縱使他沒有正眼地望著筆者上課;慚愧是自己曾經忽視和低估了他。

比較課程中各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時能夠記下課堂內容,並回答問題的多不是坐定定的乖學生(或許只是乖學生害羞)。最意外的是比較當中已完成課程的兩班學生,在第十堂中最能夠說出過去所學的,是佔最多SEN(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秩序最混亂的那班。他們明明就是經常吵嘴、坐不定、不專心的一群,但想像不到他們學到和記到的卻是最多。

課程中要求學生每日自行填寫「心情日誌」,開始前大家也不看好學生能完成,因此向學生許下承諾,最能緊持完成最多日誌的學生可獲贈神秘小禮物一份。在十堂後的確已有約一半同學遺失了日誌,但教人意外的是最終兩班的得獎者都不是被公認的乖學生。其中一位在開課初期曾展示出抽離和不合作的態度,情況改變的訊號來自他愈來愈積極地舉手答問題,甚至有次他舉手後,即肉緊地抓著筆者說「你看到我舉了手嗎」。因此在宣佈結果一刻,各同學也感意外,包括兩位得獎學生。

環顧個人經驗,所接觸的大、中、小學生,普遍是愈高年班,愈逃避發言。那小學生愛舉手發言看似是理所當然,卻並非是必然。其實在開課之初,每班學生也是愛理不理,只是隨著互相認識日深,互動關係日增,反應才漸見踴躍,縱使他們很多時是爭著舉手,被點中後卻是一臉無語,令人啼笑皆非。

學生舉手、發言、發問似乎是他們對課堂投入度、師生關係的探熱針。筆者相信不管那個年齡層的學生,也希望被關注、被聆聽、被尊重,可是在單向、封閉、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除了思想,身體也難以得到自由,很難刺激思維、鼓勵發言、發問的互動文化。同樣地,孩子做功課時為什麼一定要「坐定定」?回想以前教室有不少學生,也喜歡站著做功課。

當然筆者不是想以偏蓋全,其實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效能,除了關乎教學技巧,師生和親子關係同樣重要,學生不會有興趣跟不喜歡的人學習。而課程的領悟提醒了自己不要「迷信」學生「坐定定、眼定定、靜嚶嚶」才是學習,要有勇氣接受學生不一樣的行為、反應和挑戰。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最新文章

免費Responsive Classroom教師工作坊+逾$1000的教學書籍

免費Responsive Classroom教師工作坊+逾$1000的教學書籍 美國著名的Responsive Classroom(回應式教室」)在四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提供予世界各地包括亞洲區的高質素教師培訓,它的課程獲最權威的社交情緒組織CASEL選為最高級別。研究顯示採用Responsive Classroom教學的學校有以下成果:

閱讀更多 »

成長思維家長老師工作坊

繼早前為沙田公立學校的高中學生進行「挑戰失敗日」,很榮幸能在這兩星期為其家長及老師進行了三個「成長思維」工作坊 欣賞有心的老師們積極地在家校建立「成長思維」文化 有家長在工作坊後即表示思維已有所改變 學校更將「成長思維」口號貼滿每個班房,並印在文件袋送給家長 這正正是「成長」的過程!

閱讀更多 »

「挑戰失敗日」

「挑戰失敗日」 失敗究竟是什麼? 你會挑戰失敗嗎? 對香港女飛人梁筠宜而言,「失敗係比自己動力去成功」、「如果永遠成功就唔會再想進步」、「有一種成功叫繼續努力」。 多謝梁筠宜在教室為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的中四及中五學生籌辦的「挑戰失敗日」中分享有血有淚的經歷。

閱讀更多 »
zh_HK香港中文
en_GBEnglish (UK) zh_HK香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