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校長與主持探討正向/情緒教育|香港電台|精靈一點

「正向」絕不是只說正面, 不看負面的鴕鳥.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 教室校長在港台<<精靈一點>>節目中, 與主持探討正向/情緒教育 有興趣了解, 可在以下連結的第二部份 (HKT 14:04 – 15:00)收聽 http://www.rthk.hk/…/r…/programme/healthpedia/episode/450554 正向教育 #情緒教育 #情緒沒有好壞! #港台精靈一點
「親子幸福由溝通開始」工作坊-後感

有家長在上周「親子幸福由溝通開始」工作坊前,以書面提出一個好問題,相信也是不少家長的問題。 問:曾經對小朋友大吼過,很後悔很沮喪,很想補救,可以嗎?(抱歉當天未暇回應) 答:絕對可以! 曾跟年輕人做了個簡單調查,他們最不喜歡成年人「講一套做一套、雙重標準、有錯不認。。。」 家長如能跟小朋友 –1)真誠道歉,表示願意承擔責任及從錯誤中學習2)解釋大吼背後的原因、沒有人是完美,家長也是人,也會犯錯3)藉此跟小朋友討論日常生活的相關情境,情緒等,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大腦、情緒控制及豐富他的生活經驗。相信你的小朋友將來會是個有承擔、有責任感的人。 喜見當天家長也明白自己學習控制情緒的重要,認真地製作安靜瓶、練習專注呼吸。。。 不一樣教育節 Ednovation Fest
【家長工作坊】「親子幸福由溝通開始」|不一樣的教育節

感謝出席「親子幸福由溝通開始」工作坊的家長。很欣賞當中家長的提問: 問:應該當孩子的朋友,還是保留父母的威嚴?還是可兩者兼得。 答:兩者可以兼得。只要孩子明白要得到朋友的尊重,前題是要學懂尊重別人;要自由,也要先自律及自重。 孩子有玩的自由,但別人也有享受寧靜的自由; 孩子有發脾氣的自由,但父母也有被尊重的自由。 如孩子有不禮貌要求,父母應以平和態度要求孩子先以禮貌對待,才回應及討論他的要求。 反之家長亦應以同樣態度對待孩子,孩子便可從生活經驗中學會體察及尊重別人的界線,如何說到做到、控制衝動、互相尊重的溝通、耐心等待、延遲滿足等終身受用的技巧。 感謝很有心的Ednovators 教育燃新團隊細心的安排。
【家長工作坊 】賽馬會殘障家長支援計劃

親子關係從來不易,更何況是聾人家長與健聽子女。言語溝通也可以充滿隔閡,更何況是手語! 然而在可以自由表達的關係中,我們又是否有真正的溝通? 感謝香港共融網絡的安排及幾位手語翻譯員的協助,首次聾人家長工作坊順利完成! #賽馬會殘障家長支援計劃#聾人不喜歡被叫聽障#手語跟口語文法不一#聾人世界沒有生嚿叉燒好過生你
父母要戒吼

遇上這對母女,被母親對女兒的怒目咆哮嚇到: 「你唔尊重我,我點解要尊重你,你唔好叫我,我唔係你亞媽。聽日我唔帶你返學,叫你亞爸帶你啦!」 女孩沒有預期的哭閙聲,只呆了一下似是不懂反應,然後用手輕察眼角,裝作沒事。 這年齡不應有的冷靜,像是久經訓練,令人心痛。縱使女孩有萬般不是,在公眾地方喝斥,只會傷害她的自尊、自信。 女孩愈否認自己的情感,拒絕承認自我,愈多壓抑,愈深深植入她的大腦,形成負面的「內隱記憶」,會製造恐懼、逃避、悲傷和其他痛苦情緒及身體感官知覺,造成深遠影響。 當然父母也是人,受高壓也會犯錯,如能做出自我調節情緒的示範,例如深呼吸,數數目等,讓自己平靜下來,將會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要戒吼
【幹事培訓】香港聾人子女協會

看似靜下來的昭悅,其實仍密密地做有意義的工作。 其中一項是義務為香港聾人子女協會 CODA Hong Kong 提供幹事培訓,及在周年活動為聾人父母提供家長培訓。 整個協會沒有受薪員工,只靠父母均是聾人的義務幹事支撐所有會務及運作。 希望幹事們完成訓練後,以更多正能量幫助同路人,也希望更多人支持他們。 #CODA #開心的家長才有開心的子女#任何人也有條件活得幸福#支持手語成法定語言
深信「沒有壞孩子,只有用錯方式表達困難的孩子。」

深信「沒有壞孩子,只有用錯方式表達困難的孩子。」 有位讀障學生,平日有愛心,樂於助人。但常常情緒失控,大叫大罵,變得暴力,特別是做功課、疲累、嘈吵時,可惜家長沒有好好正視他的問題。 這位學生經常打自己的其中原因是討厭自己,特別是做功課時的挫敗感。。。 「大人沒有看到他的壓力,卻一直被大人要求要『情緒控制』與『不放棄』,困難沒被發現,卻給了新的壓力與要求,孩子苦不堪言。。。孩子的壓力還是在,他不知道怎麼不傷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他不知道怎麼跟人相處,他的暴力是一種展示自己挫敗的方式」《孩子不是壞,只是壓力大》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7573 順祝母親節快樂!
昭悅舊生的近況

上回提及教室幾位已轉「開心」學校的舊生,當中包括這位可人兒。 她是教室的親善大使,活潑可愛、好奇好學,人見人愛的小女孩,卻在學校被排擠,沒有朋友。明明天資聰穎,但在地區名校操練下,每天不求甚解地完成最少八項功課。不知是否壓力,總在測驗考試前病倒,成績漸漸被拖下。 基於家長的擔心,為她介紹較適合女兒的「開心」學校。家長起初也擔心轉校失去一條龍的保證、世襲派位機會、「開心」學校水平等等。記得其中一次我談及「入大學不一定是直路,也不是唯一出路」,家長感概地說,環顧身邊的家長朋友老師,這另類意見是第一次聽到。 大考前夕,女孩更病倒在醫院,老師要求在醫院做功課。做不了,出院後未完全康復,仍要利叠利式追回所有包括抄寫的功課。終於家長立下決心為她轉校。。。 這一勇敢決定,改變了整個家庭的生活。女孩現在很喜歡上學,有好同學,有落手落腳的「真學習」。家長也受學校的理念感染,除以開心的親子活動取代強迫吵罵的習作操練,自己的視野及空間也擴闊了,與孩子各自追夢。 現今的教育不單影響孩子,更影響整個家庭的成長。取捨其實在大人手上,擔心他們的未來,是否真的要賠上今天的生活,關係,甚至身心?沒有今天那有明天? #入大學不一定是直路_也不是唯一出路#生活快樂比考試高分重要#活在當下比憂慮明天重要
自學自理處世比成績重要

沒有了牆的昭悅,沒有了補習,有幾位學生也沒有再補習,其中一位在三個月轉了三間補習社也不適應。有幾位已轉了功課少、以活動為主的「開心」學校(下回介紹)。 還記得他們從第一天入讀昭悅起,我們花大部分時間培養他們看手冊、分配做功課時間、執書包等基本自理能力,學習承擔自己責任和處理自己情緒….. 學生不需要補習,從經營角度,絕對是倒米!但從教育角度,卻滿有成功感!(當然他們在這方面的造詣還稚嫩,同志仍需努力) 這代的學生被完成了功課、溫習的短視目標,卻輸掉了可從小在生活中學習,以完成人生長遠目標的自學、自理、處世能力。難道他們可以被代勞或外判一世?這是愛他們、還是害了他們? #嬴在起點不一定嬴在終點#學懂做人才是人生大嬴家#自學自理處世比成績重要
昭悅復活記

在沒有牆、沒有功課的教室,我們重聚了。 學生們都長高了,但仍舊是天真爛漫、愛玩、愛跑、愛跳、會講理、守禮、互相尊重、分享、合作。。。自我感覺良好地相信這是昭悅的文化,跟台灣種籽學校般– //在這裏,沒有人會不明所以的順從「權威」,所以,每個人都要慢慢長、慢慢想- 想當一個怎樣的人? 想要怎樣和別人相處? 想要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裏? 這些基本信念,是我們在學校裏頻繁溝通、議論、吵架的主題。// 感謝一班認同教室理念、不離不棄的家長,仍與教室同行! #教室可以真復活_假如沒有土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