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教育有損孩子的身心健康|Rita Ching |ohmykids

近日網上流傳某學前教育中心的導師對學童扯衫、篤頭等粗暴行為的片段,這新聞令我不安的不單是導師的行為,而是部份家長在網上的回應,認為過程沒甚麼問題,涉事機構更標榜自己一向嚴厲,解釋因女童性格反叛,已得其母親同意日後會更嚴厲。可是從片中導師的行為、語言完全看不到一點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態度。單單是女童仍在哭,導師一邊吃蘋果,一邊以輕佻的態度餵女童吃,刺激女童大哭,可見女童已受驚,亦完全感受不到導師的善意及同理心。 的確要處理年幼的新生,往往要花上不少時間讓學生適應,但這不是教育他們成長的必然部份嗎?回想教室的幼兒班,曾有女孩剛入讀時,每分秒也坐不定,沒法完成任何活動;每當導師轉身,便爬往不同角落。約一個月後,小女孩已可安坐地與其他同學一起投入課堂。改變過程完全不用責罵、懲罰,秘訣只是導師的耐性及愛心,每天花半分鐘時間跟孩子們一起看「安靜瓶」,讓他們由好奇到習慣,在孩子不經不覺培養腦袋的專注力。 當然教育方法有很多,但真正及有效的教育從來不是以暴力。以威嚇對待孩子,可能是最有效、快捷的管理方法,卻絕對不是學生長遠健康發展的福祉。對腦部尚在發展的學童,特別是幼童,會留下負面、消極的「內隱記憶」。因此如果孩子不斷體驗到負面感受,就會有大量負面的內隱記憶儲存著,可能會造成影響一生的陰影。因為我們的記憶,一般分為「外顯記憶(explicit memory)」,即在意識層面回想起過去的經驗,和「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使我們形成對世界運轉的期待。內隱記憶讓大腦準備好以某種方式做出反應,為我們建立某種特定的心理模式,本質上是一種保障我們的安全,讓我們遠離危險的進化機制;但同時是削弱自我的方式,限制住自己、製造恐懼、逃避、悲傷和其他痛苦情緒及身體感官知覺,如失眠、恐懼症等。 教室有不少學生便是經過他們口中形容為「黑店」的洗禮,導致精神緊張、思想負面、沒有自信 ,需要花很長時間為他們重索身心 。曾聽聞不少補習中心的同工指有家長為求成績,要求打罵自己的子女。請家長不要看輕孩子的感受,不管任何年齡的孩子也可用心感受到善意及惡意,更重要是孩子跟不喜歡的人學習,學習效能會大減。 真心呼籲家長不要信奉任何暴力教育,包括語言及精神暴力。嬴了成績,可能輸掉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及親子關係。嬴在起跑線,不一定嬴在終點線! 暴力教育有損孩子的身心健康 |Rita Ching |ohmykids

真正及有效的教育從來不以暴,以威嚇對待孩子

對這新聞不安的不單是導師對女孩的粗暴行為;而是部份家長的回應,認為過程沒問題,機構更解釋因女孩性格反叛,已得其母親同意日後會更嚴厲。 回想教室的幼兒班,有女孩剛入讀時,每分秒也坐不定,沒法完成任何活動;每當導師轉身,便往不同角落爬。約一個月後,小女孩已可安坐地與其他同學一起投入課堂。改變過程完全不用責罵、懲罰,秘訣只是導師的耐性及愛心,每天花半分鐘跟孩子們一起看「安靜瓶」。 真正及有效的教育從來不以暴,以威嚇對待孩子,可能是最有效、快捷的管理方法,卻絕對不是學生長遠健康發展的福祉。對腦部尚在發展的學童,特別是幼童,可能會留下負面、消極的「內隱記憶」,造成影響一生不能磨滅的童年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