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感恩的人會有更好的學術成績?|Rita Ching|ohmykids

聖誕節剛過去,回想以往教室的小朋友,總有些在收不到合意的禮物後感失望、甚至投訴、發脾氣、哭叫。

最近在FB看了一段被廣傳的外國短片,相信是片中媽媽拍攝,估計是她年約4-5歲的小女兒,收到媽媽送的禮物,拆開包裝得很美的盒子,內裏竟然只有一個小小的別針,但女兒卻真情流露出令人感動的喜悅,留言者紛紛讚賞不已。同樣的事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會收到甚麼反應?

聖誕節不知何時已經與派對及送禮物結下不解之緣。為了不想掃興,教室也樂為基層小朋友安排,也為了不想家長花費,及浪費被遺棄的不合用禮物,我們把交換禮物改為派禮物,只讓小朋友抽籤選禮物次序,事後仍難免見到有人歡喜有人仇。送禮物原是為人帶來歡樂,為何一番美意會弄至適得其反?

今天的家長(包括基層家長)寧可慳自己,也不吝嗇花費在孩子身上,我們的孩子往往不用說一句,不需要經過渴望、期待、考慮優次,任何實用或非實用的會仿如變魔術般,自動被送上門,無論家長或孩子也覺得是理所當然,孩子當然也不知道何恩之有。

現今物質豐盛的社會,我們總不以為意地以禮物收買小朋友的開心,看到小朋友拿到禮物之後笑了,便心滿足,卻不自覺地灌輸了快樂=用錢購買、快樂=物質的方程式。

在今天只崇尚十八般武藝以「嬴在起跑線」的風氣下,鮮有推崇及裁培小朋友的感恩之心,殊不知外國有大量研究指出,感恩這最基本的情操與個人發展、社交能力、情緒、健康、抗逆力。。。甚至成績表現有關。以下試例舉一二。

根據一項刋登於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10)的研究,在1,035名就讀於紐約市的高中生中,感恩能力較高(包括對美好的大自然、對人、對事物)的學生,有較佳的成績、較少抑鬱和妒忌,以及有更正面的思想

另一項Hofstra 大學的研究更指出愈把物質與開心、成功掛勾的青少年,成績表現愈差、愈易有抑鬱及負面思想。証明物質主義與感恩之心對孩子的影響是背道而馳。

感恩像是簡單卻抽象得很。我經常請小孩以至成年人分享開心/感恩的事,大多數是絞盡腦汁也說不出所以然。很多人不知感恩之心像我們的肌肉是可以鍛鍊的,只需每日花一丁點心思去感受及細味身邊不是理所當然的一切。不用多久,你便會發現自己對開心/感恩的敏感度大大提升,人也變得開心。

如果可以跟孩子從小建立這「肌肉」效果更佳。其實孩子是有天生的感恩能力,只是人隨著時日被社化了,把很多事情變得理所當然。要教育孩子,不是大人說說便是,最有效的鍛鍊方法當然是家長以身教去培養孩子的「感恩肌肉」。這身教可說是不費吹灰之力,簡單如在家中對先生或太太日常視之為應份的工作,例如一份早餐、打掃表示謝意。一旦習以為常地把這微小的行為植入孩子的腦海及生治中,如能解說感謝背後的原因,孩子自然會明白原來日常中很多細絮鎖事不是從天而降,久而久之便會內化感恩之心。

至於我們現在的聖誕派對,在送小朋友禮物或跟他們交換禮物前,均會事先「約法三章」,解說收禮物的「權利和義務」:禮物從何而來,送禮物背後的意義。他們有「權利」接受禮物,可以期望喜愛的禮物,只是並非會必然得到,有機會落空的。「義務」是無論那份禮物拆開後是否合意,也應對送禮人心存並表示謝意。如果輸不起,擔心得/抽到不合意的禮物,孩子有選擇不參與的自由,一旦有心理準備,便再沒有了怨言。

其實最好的禮物從來不是物質,而是建構於人與人的相聚及互動關係中。小朋友如未學會感恩、珍惜、控制情緒前,真情流露的失落、鬧情緒等表現是正常不過。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任何小朋友的情緒均是某些行為背後的表癥,更是大人教導他們的好契機。

閱讀全文:

懂得感恩的人會有更好的學術成績?|Rita Ching|ohmykid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最新文章

成長思維家長老師工作坊

繼早前為沙田公立學校的高中學生進行「挑戰失敗日」,很榮幸能在這兩星期為其家長及老師進行了三個「成長思維」工作坊 欣賞有心的老師們積極地在家校建立「成長思維」文化 有家長在工作坊後即表示思維已有所改變 學校更將「成長思維」口號貼滿每個班房,並印在文件袋送給家長 這正正是「成長」的過程!

閱讀更多 »

「挑戰失敗日」

「挑戰失敗日」 失敗究竟是什麼? 你會挑戰失敗嗎? 對香港女飛人梁筠宜而言,「失敗係比自己動力去成功」、「如果永遠成功就唔會再想進步」、「有一種成功叫繼續努力」。 多謝梁筠宜在教室為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的中四及中五學生籌辦的「挑戰失敗日」中分享有血有淚的經歷。

閱讀更多 »
en_GBEnglish (UK)
zh_HK香港中文 en_GBEnglish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