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為何物?為何要迷戀?

教室有小一學生發燒入院,四天缺課,老師仍查問她是否可以做功課,其他家長也緊張地給意見,認為考試將至就是在醫院也要做功課。出院後還未及完全康復,仍要滿足老師要求,在原有的八、九、十樣功課上補上那四天缺課的功課,包括抄寫。看著學生倦至無神、無奈、無助及欲哭無淚的眼神,教人心痛。

另一位小一學生因為做錯了功課,被老師當眾訓示指大人教錯了她,經同學傳話至家長群,再傳給教室學生的家長,那家長還經常被老師溫馨提示要好好為孩子對功課。錯當然是不值得推崇,但做法實在值得商榷。

功課只是學習其中一項工具,孩子自己做對才有意義。這種公開訓示是否可以有效讓學生正確認識知識,還是明確地灌輸所有學生將做功課的最終責任、對錯交給大人? 更不要說助長學生的比較文化,甚至負面標籤做錯事及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室有學生便因此而在學校被排斥),而錯過了找出學生不明白的地方加以教導。

反觀教室十分欣賞另一名小四學生的老師,要求家長不要為學生對功課,認為學生有足夠能力「查找不足」,以訓練學生的「自省」能力。

已有大量研究顯示功課與成績,特別是小學階段沒有直接關係,更不要說那些無謂的抄寫。

問功課為何物?為何還有那麼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忘卻孩子的身心正常發展,忘卻教育的真諦,本末倒致地迷戀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最新文章

免費Responsive Classroom教師工作坊+逾$1000的教學書籍

免費Responsive Classroom教師工作坊+逾$1000的教學書籍 美國著名的Responsive Classroom(回應式教室」)在四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提供予世界各地包括亞洲區的高質素教師培訓,它的課程獲最權威的社交情緒組織CASEL選為最高級別。研究顯示採用Responsive Classroom教學的學校有以下成果:

閱讀更多 »

成長思維家長老師工作坊

繼早前為沙田公立學校的高中學生進行「挑戰失敗日」,很榮幸能在這兩星期為其家長及老師進行了三個「成長思維」工作坊 欣賞有心的老師們積極地在家校建立「成長思維」文化 有家長在工作坊後即表示思維已有所改變 學校更將「成長思維」口號貼滿每個班房,並印在文件袋送給家長 這正正是「成長」的過程!

閱讀更多 »

「挑戰失敗日」

「挑戰失敗日」 失敗究竟是什麼? 你會挑戰失敗嗎? 對香港女飛人梁筠宜而言,「失敗係比自己動力去成功」、「如果永遠成功就唔會再想進步」、「有一種成功叫繼續努力」。 多謝梁筠宜在教室為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的中四及中五學生籌辦的「挑戰失敗日」中分享有血有淚的經歷。

閱讀更多 »
en_GBEnglish (UK)
zh_HK香港中文 en_GBEnglish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