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負面行為只是表癥 | Rita Ching | ohmykids

「坐定定、安靜地學習」應該是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告誡,亦是老師心目中好學生的潛規則。我們常迷信垂下頭、「周身郁」、無時停的學生便不是在聽書、不是在學習,但筆者最近以第一身的經驗打破了自己也有的「迷信」。

正在為一小學的全級小一學生進行十節的社交情緒課程,當中有位患自閉症的學生,上課時總活在自己的世界,從不跟指示參與活動,甚至大部分時間是藏身桌下,把玩他自己安排的文具,心想他大抵學不了什麼,但就在第二課,他突然從桌下冒起來答問題。

某天遇上他媽媽,她訴說以前孩子放學後總不願說什麼,最近他多了分享,然後拿著其中一課活動的工作紙,開心地分享孩子向她解說紙上的每個畫作,那正好是課上內容。筆者聽罷心中閃過一絲興奮和愧意,興奮是他能掌握課程內容,縱使他沒有正眼地望著筆者上課;慚愧是自己曾經忽視和低估了他。

比較課程中各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時能夠記下課堂內容,並回答問題的多不是坐定定的乖學生(或許只是乖學生害羞)。最意外的是比較當中已完成課程的兩班學生,在第十堂中最能夠說出過去所學的,是佔最多SEN(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秩序最混亂的那班。他們明明就是經常吵嘴、坐不定、不專心的一群,但想像不到他們學到和記到的卻是最多。

課程中要求學生每日自行填寫「心情日誌」,開始前大家也不看好學生能完成,因此向學生許下承諾,最能緊持完成最多日誌的學生可獲贈神秘小禮物一份。在十堂後的確已有約一半同學遺失了日誌,但教人意外的是最終兩班的得獎者都不是被公認的乖學生。其中一位在開課初期曾展示出抽離和不合作的態度,情況改變的訊號來自他愈來愈積極地舉手答問題,甚至有次他舉手後,即肉緊地抓著筆者說「你看到我舉了手嗎」。因此在宣佈結果一刻,各同學也感意外,包括兩位得獎學生。

環顧個人經驗,所接觸的大、中、小學生,普遍是愈高年班,愈逃避發言。那小學生愛舉手發言看似是理所當然,卻並非是必然。其實在開課之初,每班學生也是愛理不理,只是隨著互相認識日深,互動關係日增,反應才漸見踴躍,縱使他們很多時是爭著舉手,被點中後卻是一臉無語,令人啼笑皆非。

學生舉手、發言、發問似乎是他們對課堂投入度、師生關係的探熱針。筆者相信不管那個年齡層的學生,也希望被關注、被聆聽、被尊重,可是在單向、封閉、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除了思想,身體也難以得到自由,很難刺激思維、鼓勵發言、發問的互動文化。同樣地,孩子做功課時為什麼一定要「坐定定」?回想以前教室有不少學生,也喜歡站著做功課。

當然筆者不是想以偏蓋全,其實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效能,除了關乎教學技巧,師生和親子關係同樣重要,學生不會有興趣跟不喜歡的人學習。而課程的領悟提醒了自己不要「迷信」學生「坐定定、眼定定、靜嚶嚶」才是學習,要有勇氣接受學生不一樣的行為、反應和挑戰。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最新文章

社交情緒家長教育

[社交情緒家長教育] 「我們父母上班,平日是不能參加學校任何的家長講座。而今年學校安排晚上ZOOM,讓更多家長可以參與學校的家長講座,覺得內容很有用,能實踐」 「多謝你呢一年與我地屋企同行,XX的成長真的很感恩遇到老師你」 「工作坊幫助我先學習了解自己,察覺孩子情況及如何適當處理,也欣賞提供不同的方式及意見讓爸媽在家實踐」 「啟發到作為家長管教孩子也要控制好情緒」

閱讀更多 »

疫下有「情」 — 從轉變中學適應

[疫下有「情」 — 從轉變中學適應],正正是這幾年疫情下每個人經歷著、學習中。 感謝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的邀請,以上述主題與其學生家長分享如何以成長思維面對轉變;繼而讓其學生與家長一起製作安靜瓶,以舒緩疫下及日常生活中的紛亂情緒。 喜見參加者也積極投入參與,並帶著笑臉離開。

閱讀更多 »

「挑戰失敗日」全校治動

「挑戰失敗日」 感謝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的信任及校長老師們的大力支持,令上周一連兩天舉行的全校「挑戰失敗日」,在一遍歡樂、鼓舞、感動下完滿結束。 學生們在兩天的活動中首先學會了腦袋是可以「成長」的,及學習如何面對「失敗」的心情😵‍;然後親身經歷兩天的個人、小組及班別挑戰‍️‍,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努力及進步;並從電影欣賞及嘉賓香港女飛人梁筠宜的分享及互動中,明白未成功只是「暫時未」、「有一種成功是繼續努力」。 大家除了對是次活動的口號琅琅上口,還在活動中充分以行動體驗出口號的精神: #失敗喇

閱讀更多 »
zh_HK香港中文
en_GBEnglish (UK) zh_HK香港中文